【学术报告】太阳成集团tyc122cc2025年学术报告(第二期)——贯通古今,以古汉语研究赋能中医药文化传承

发布者:文教学院发布时间:2025-04-18浏览次数:10

2025年4月17日下午,122cc太阳集团学术报告厅内座无虚席,400余名师生与学界嘉宾齐聚一堂,共同见证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、汉语音韵学专家张渭毅受聘我集团客座教授的历史性时刻,并聆听了一场关于古汉语与中医药文化传承的深度学术报告。这场持续三个多小时的学术活动,以聘任仪式为序章,以跨学科对话为脉络,以文化传承为旨归,为商贸学院师生呈现了一场思想与知识的盛宴。


从燕园到西咸:跨域千里的学术联姻

15时整,学术报告厅灯光亮起。校长助理王文博登台致辞,向与会嘉宾致以热情欢迎。其身后电子屏上《古代汉语是研读医古文的基础——从本人学习经历与治学体会谈起》的标题庄重醒目。

在校情概述环节后,学校副董事长张玉洁代表校董事会宣读聘任决定。当北京大学张渭毅教授之名通过音响传遍会场时,前排就坐的太阳成集团tyc122cc学生代表张倩钰观察到:张教授下意识扶正眼镜的动作,恰与其在北大课堂影像资料中展现的学者风范如出一辙。

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,张玉洁副董事长将烫金聘书郑重交予张渭毅。这份聘书承载的不仅是荣誉,更是文化传承的使命。张渭毅在致辞中强调,得知商贸学院筹建中医药典籍翻译中心时,我便确信这里将成为古汉语研究的学术重镇。


边疆学子的汉字情缘:一部鲜活的语言学成长史

学术报告环节,张渭毅教授以个人治学经历为切入点。当大屏幕显现报告主题时,其忆述的因语文老师课后补课而结缘文字的往事,瞬间将听众带入学术启蒙的岁月。

随着讲述深入,一个边疆学子的求知图景渐次展开:二年级起痴迷于借阅连环画,累计研读120余册并以古诗文范文背诵为乐;四年级因休学期间,借阅《十万个为什么》前15册并研读《新华字典》(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),由此掌握大量常用字及繁体写法,复学后成绩稳居前列。

《新华字典》实为我的无声恩师。张渭毅深情追忆,直至北大求学方知编者乃音韵学泰斗魏建功先生。更未曾料想,研究生阶段竟能专攻先生学术遗产。2010年对魏建功《新华字典》全球发行5.67亿册成就的学术评述,引发在场师生深切共鸣。

谈及古汉语学习要诀,张渭毅着重强调:精研常用词与背诵古诗文实为治学密钥。正是因为能背诵默写《陈涉世家》,才得以顺利转入渭南育红中学,并考入省重点高中—— 瑞泉中学,正是此法的生动注脚。此番肺腑之言赢得满堂喝彩。


破译医典密码:当音韵学邂逅《黄帝内经》

进入学术核心议题,张渭毅教授展示了令文教学院学子震撼的考据实例。电子屏呈现的《伤寒论》中烦悗烦懑的千年误读考辨,通过《集韵》反切注音还原宋代语音实况,揭示中古音韵演变对医典理解的深层影响。

随着《历代中医古籍音韵分布地图》的展开,唐宋以降医籍语音流变轨迹清晰可辨。研究数据显示,《千金方》在江淮传播过程中,36个药名发音与《切韵》系统存在规律对应,为考证唐代医药术语标准化提供了语言学佐证。

从《黄帝内经》的楚音遗韵到《本草纲目》的官话规范,中医药典籍堪称语言演变的活化石。张渭毅的学术论断引发热烈反响。其展示的《语言自迩集》中19世纪北京话入声残留与同期《温病条辨》用药规律的统计学关联研究,更以跨学科视角令在场师生耳目一新。

繁简之辨与智能挑战:古汉语的当代突围

互动环节中,关于汉字繁简体的学术探讨将气氛推向高潮。针对古代汉语教师雷景炀提出的学生古籍阅读障碍问题,张渭毅以玖球天後书法作品为例,剖析的字源差异,强调掌握繁体字对研读古籍的必要性,建议按专业需求研习简繁字对照表

在论及人工智能时代挑战时,张渭毅指出:Deepseek等工具普及时,知识记忆已非核心,判断力、思辨力与学术旨趣的培养方为要务。这番洞见引发在场师生深思。

学科融合新篇:商贸学院的破界实践

报告会尾声,太阳成集团tyc122cc院长卢洪涛教授宣布系列改革举措:2025年将推动古代汉语与健康文化专业深度融合,启动由张渭毅教授领衔的全国古代汉语及中医药典籍学术论坛。

文明传承:摆渡人的时代使命

18时许,虽报告厅灯光渐熄,学术探讨仍在延续。贵宾室内,张渭毅教授与校领导、专业教师就学科建设展开深入交流。古籍修复室的灯光穿透暮色,恰如张教授所言:古汉语研究绝非故纸游戏,实为传承文明的当代实践。当AI开始解读《伤寒论》,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深谙'气'字真谛的文化摆渡人。

撰稿人:雷景炀


搜索
您想要找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