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学术交流】探汉语古韵,启医文新程

发布者:文教学院发布时间:2025-04-22浏览次数:10

2025年4月17日,我怀揣着对古代汉语的浓厚兴趣,踏入学术报告厅,有幸聆听了北京大学张渭毅教授主讲的“古代汉语是研读医古文的基础”的专题报告会本次报告会,对我而言,是一次知识的盛宴,更是一场思维的启迪。

报告会伊始,张渭毅教授以自身童年与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为切入点,生动展现了他自幼对知识的热切追求,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学者成长的足迹,也为整场讲座增添了几分亲切与真实。随后,教授的讲解逐渐深入专业领域。他细致剖析了诸多字词在古代汉语中的独特含义,以及这些含义与现代汉语的差异,同时还对繁简字进行了深入探讨,让我对汉字的演变与传承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。在这基础上,张教授进一步讲解古代汉语常用字与常用韵,对常用词的解读尤为精彩。一个个看似普通的字词,在他的阐释下,仿佛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,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古代汉语这把“精巧钥匙”,如何开启医古文这座蕴藏着丰富医学智慧的宝库。

提问环节同样精彩非凡。师生们纷纷踊跃提问,问题涉及古代汉语与医古文的方方面面,而张渭毅教授则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,给出了细致且独到的解答。每一个回答都像是一次知识的拓展,为我们打开了更多思考的大门。

这场报告会于我而言,无疑是一次醍醐灌顶的学习体验。它精准地弥补了我在古代汉语知识体系中的薄弱之处,使我深刻认识到古代汉语作为工具性学科的广泛应用价值,其意义远远超越了文学范畴,在医学古籍研读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。在学习方法上,我深受张渭毅教授启发,明白了在研读医古文时,需善于借助《王力古汉语字典》等专业工具书,紧密结合上下文语境,对字词含义进行细致入微的辨析。同时,我也深刻体会到反复诵读经典医籍的重要性,诚如古人所言“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”,只有在不断诵读中,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精髓。

此次报告会,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,更拓宽了我的学习视野,为我今后在古代汉语与医古文学习道路上的探索指明了方向。我将以此次讲座为新的起点,秉持着求知若渴的态度,继续深入学习,努力挖掘古代汉语与医古文的无穷魅力与价值。

撰稿人:汉语言文学B2206班 邓巧巧


搜索
您想要找的